
“阿姨,這個活兒月薪多少?”—— 這幾乎是所有雇主找家政阿姨時的開場白。但百家家政從業 8 年的服務督導發現:只盯著工資談合作的雇主,有 90% 都會在后續服務中栽跟頭。工資只是服務合作的 “冰山一角”,水面下的 3 個隱形坑,才是決定服務是否省心的關鍵。今天就幫大家逐一拆解,教你避開這些 “花錢買罪受” 的雷區。
一、隱形坑 1:服務范圍 “憑口頭約定”,做與不做全看阿姨心情
“當初明明說好了做全家清潔,結果阿姨說擦玻璃是‘額外服務’,要加錢;讓她順手收一下孩子的玩具,又說‘只負責打掃衛生,不看娃’。” 剛退掉阿姨的張女士滿是無奈 —— 她只和阿姨確認了月薪 5800 元,卻沒明確服務范圍的細節。
這是最常見的 “模糊約定坑”:雇主以為 “家務” 是個籠統的概念,阿姨卻會把服務拆解得無比細碎。比如廚房清潔是否包含油煙機濾網?衣柜清潔是只擦表面還是會整理內部?寵物糞便清理、植物澆水算不算分內事?這些沒說清的 “灰色地帶”,要么引發爭執,要么得額外加錢,最終花的錢比預期多得多。
避坑技巧:
- 用 “清單式約定” 替代口頭承諾,把日常服務內容逐條寫清楚,比如 “每日清潔:廚房(含油煙機濾網)、衛生間(含瓷磚縫隙)、客廳;每周服務:擦外窗玻璃、整理衣柜頂層”。
- 明確 “邊界線”:注明哪些是絕對不做的(如高空作業),哪些可提供臨時協助(如接孩子放學需提前 1 天告知)。
- 優先選有標準化服務手冊的機構,比如百家家政的阿姨都攜帶《服務范圍確認單》,28 項基礎服務內容清晰可查,避免后期扯皮。
二、隱形坑 2:背景只看 “身份證”,健康與品行藏著大風險
“阿姨看著挺老實,沒想到有乙肝小三陽,要不是孩子偶然打翻她的水杯,我們至今都被蒙在鼓里。” 李女士的經歷讓人后怕 —— 她當初只核對了阿姨的身份證,沒要求看健康證明,更沒做背景核查。
很多雇主覺得 “面相老實 = 可靠”,卻忽略了兩個關鍵:一是健康狀況,家政阿姨頻繁接觸食材、餐具,若有傳染性疾病,會直接威脅家人健康;二是品行背景,是否有盜竊、虐待老人等不良記錄,這些光靠聊天根本看不出來。更有甚者,一些 “黑中介” 會偽造阿姨信息,等到出問題時,阿姨早已失聯。
避坑技巧:
- 索要 “雙證一報告”:有效期內的健康證(需包含乙肝、肺結核等傳染病篩查)、身份證原件、無犯罪記錄證明(可通過當地派出所協助查詢)。
- 要求機構提供 “服務溯源”:正規家政機構會留存阿姨的過往服務評價、離職原因,比如百家家政建立了阿姨 “服務檔案庫”,雇主可查看 3 年內的客戶反饋。
- 首次服務留個 “觀察期”:前 3 天盡量有人在家陪同,觀察阿姨的行為習慣,比如是否隨意翻動私人物品、操作家電是否規范。
三、隱形坑 3:沒定 “溝通規則”,小矛盾拖成大問題
“阿姨做飯偏咸,我提了兩次她還是沒改,后來干脆冷戰;家里的洗衣液用完了,她也不吭聲,硬是用清水擦了 3 天桌子。” 王女士的困擾,根源在于沒提前建立溝通機制。
不少雇主覺得 “順其自然” 就好,卻忘了家政服務是高頻互動的合作:口味偏好、清潔標準、作息習慣,這些細節若不及時溝通,很容易產生隔閡。更麻煩的是,有些阿姨性格內向,遇到問題不敢說;有些雇主不好意思提要求,最后憋一肚子氣,只能中途換阿姨,既浪費時間又損失中介費。
避坑技巧:
- 提前約定 “溝通時間”:比如每天晚上花 5 分鐘,簡單說下次日需求;每周日做個小結,反饋服務中的問題。
- 明確 “反饋方式”:是當面說、發微信,還是通過機構客服轉達?比如百家家政會配備專屬服務顧問,雇主可隨時反饋問題,顧問會 24 小時內協調解決。
- 給 “容錯空間” 也設 “底線”:首次服務有偏差很正常,可給阿姨 1-2 次調整機會,但涉及健康、安全的問題(如用過期食材、帶陌生人上門),必須零容忍,且要在合同中注明違約責任。
本文標簽:找家政
上一篇:廣州百家家政怎么樣?憑借 25 年持續經營的沉淀,早已成為眾多家庭信賴的選擇
下一篇:返回列表
相關推薦